2025年3月電子報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官方網站

查看完整頁面

,您好。

民間司改會七問司法院正副院長被提名人

總統府昨日公布司法院正、副院長及大法官被提名人,其中院長提名蔡秋明來自檢察體系,引發社會關注。司法院長肩負司法改革的重責,如何推動減輕司法負擔、強化科技偵查、改革國民法官制度等重大議題,是社會各界關心的焦點。

長期以來,司法改革進度緩慢,人民對司法的信任度不高。司法首長不僅要主持憲法法庭,還需綜理院務、監督司法機關,影響司法政策的走向。我們呼籲立法院應嚴格審查提名人,確保其具備堅定的改革意志,並應開放自由投票,避免人選受黨意綁架。

此外,被提名人也應向社會清楚說明對於司法改革的具體主張與行動方案。司法院長、副院長不只是行政職位,更是影響司法體制發展的關鍵人物。我們期待被提名人能夠公開回應以下七個問題:

1️⃣ 對於社會大眾對司法信任度不高的現象,您認為原因為何?有何具體改善作法?
2️⃣ 如何促進人民、法官、公民團體、法務部等機關間的對話與交流,以解決司法體系內部意見分歧的問題?
3️⃣ 現行政府對司法審判的資源投入是否足夠?您對於司法預算的規畫或增列有何意見及具體作法?
4️⃣ 未來司法院在提出重大修法草案時,是否承諾同步進行「政策及人權影響評估」,讓社會各界能夠充分了解改革的影響?
5️⃣ 如何在維護人民權益的前提下,合理減輕司法負擔?對於法官過勞、案件過多的現象,您有何具體解決方案?
6️⃣ 對於「國民法官制度」的施行現況,您有何看法?是否支持進一步推動刑事訴訟制度改革,如卷證不併送制度?
7️⃣ 您對「軍事審判制度改革」的看法為何?是否有具體的改革方向?


台灣的司法改革仍在進行,我們將持續監督,確保司法體系真正回應人民需求。

 

聲明|民間司改會七問司法院正副院長被提名人

聲明|民間監督司法院大法官人選聯盟對大法官被提名人十五問

反黑箱服貿義務律師平台

2014年3月17日,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召委強行宣布《服貿協議》審查完成,違反朝野協商程序,引發學生與公民團體發起抗議。隔日凌晨,民眾衝進立法院佔領議場,318運動正式展開。在抗爭現場,對峙情勢升高,警方可能大規模逮捕參與者,為了保障公民權利,3月19日,司改會協助成立義務律師團,提供法律諮詢、陪同偵訊,並協助後續訴訟。

這場運動不僅改變了台灣的政治生態,也留下許多法律與民主發展的痕跡。十年來,民間司改會透過自訴、國賠、辯護等案件,持續推動民主法治進程,並舉辦研討會、座談會、324七週年特展,我們留下了每一場活動的文字/影像紀錄,也發行專題電子報。

318運動距今11年,我們將這十年間大大小小的記錄集結成資料庫,邀請您一起回顧318運動帶來的改變,以及反思民主法治的挑戰與未竟之事。

 

反黑箱服貿義務律師平台|資料總整理

義務律師團大事紀

《查無此人》|324行政院暴力驅離事件七週年紀念網站

反黑箱服貿義務律師平台訴訟資料庫

年度規劃會議

今年逢司改會成立30週年,秘書處於3月15日舉辦年度規劃會議,也是在去年底搬遷至民生西路新辦後,特別邀請董事、監事、常組執行委員及律專組志工師出席,一同來認識司改會台北辦公室的新家。

當日匯聚了資深律師、中生代及新加入的律師夥伴們,為的就是聚焦新一代的「司法改革藍圖」。依據主題分組,內容涵蓋律師制度、性別司改、數位法治、法官制度、司法組織、檢警制度、訴訟外紛爭解決、刑訴、行訴、民訴、監所改革及冤案救濟等,夥伴們輪番換組進行不同的意見交換與激盪,也順利形成初步共識。規劃完成,下一步就要更加細緻化討論內容並逐步落實藍圖。

董事長黃旭田律師在會議最後開玩笑的說道「司改會努力了30年,今天的會上就創造了未來30年努力的目標!」。我們也預計於今年八月將對外正式發表《第三代司法改革藍圖》,作為司改會未來的行動方針。

法治教育

司改會的法治教育活動全年無休,努力讓法律知識更貼近每個人的生活。本月我們走進校園與社區,帶來兩場不同領域的法治教育講座——在華盛頓高中,我們與學生討論律師如何透過專業發揮社會影響力;在苗栗雙湖社區,則與長輩們交流不動產與財產規劃的實用知識。希望透過律師的轉譯,讓法律不只是冰冷的法條,更是在有需要時能運用它守護自身權益的生活工具,並且在現場互動中更深入認識法律的價值。

 

律師如何改變社會?公益律師職涯經歷分享@華盛頓高中

謝謝華盛頓中學的邀請,安排王晨瀚律師與高二社會組雙語實驗班同學分享律師的多元職涯發展!律師提到自己並不是一開始就鎖定要走法律這條路,而是在參與各種活動的過程中,慢慢找到自己想成為的樣子。

許多人對律師的印象來自影視劇中的法庭攻防,但其實法律職涯還有許多不同的面向,例如社區法律諮詢、不同類型的講座,各式各樣的法普推廣與民眾直接對話,都是法律專業的重要應用。

律師也分享了自身印象深刻的案件,談及如何建立與當事人的信任、如何在面對被害者家屬質疑時調適心情,以及當自己走入社會運動的人群裡,深刻地意識到法律工作的重要性等等。希望透過這次的分享,能讓同學們對未來有更多想像,也期待未來在法律的世界裡,看到各位發光發熱。

 

從小故事,學習實用的法律知識:不動產、財產規劃與遺囑@苗栗雙湖社區發展協會

應苗栗雙湖社區發展協會之邀,司改會安排李瑞仁律師前往社區,與長輩們交流不動產、財產規劃與遺囑等實務議題。講座由新聞案例切入,結合講師的實務經驗,深入淺出地說明遺囑與財產規劃的重要性。

透過互動問答,講師以聊天的方式貼近長輩們真正關心的問題—— 房子過戶還能住嗎、子女不孝怎麼辦、怎麼做對自己才是有保障的。此外,講座也介紹各種遺囑的法定形式,並提醒大家留意特留分的保障,避免因忽略這項規定而影響財產分配的安排。

希望透過這次交流,幫助長輩們更清楚法律的保障狀況,並有信心做出適切的財產規劃!

 

⭐如果你有興趣,歡迎與我們合作!
我們提供學校、社團、機構「校園模擬法庭」與「校園專題講座」合作機會,並開放台中辦公室「空間借用」申請,一起為法治教育持續努力!

模擬法庭
 
講座合作
空間借用
成為一個普通人|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30週年特展

3月7日,「成為一個普通人」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30週年特展台中場順利開展!感謝司改會董事長黃旭田律師、台中律師公會理事長吳紹貴律師、彰化律師公會理事長許富雄律師、南投律師公會理事長洪主雯律師親臨現場並為展覽致詞,分享他們對司法改革的見解與期待。同時,也誠摯感謝台中法制局局長李善植,以及司改會常務執行委員、義務律師們到場支持,共同見證這場回顧與展望並存的特展。

董事長黃旭田發言:
10年前,在中部法律界朋友的支持下,台中辦公室成立,成為我們司法改革工作的延伸。去年,辦公室因緣際會搬遷至現址,鄰近台中車站與台中公園,這個區位象徵我們與社會的緊密連結。我們希望以這裡為基地,展開更深刻的司法改革對話。因此,今天這場展覽「成為一個普通人」就是我們在台中的第一個大型行動。

我一直認為,台灣的發展不能只靠台積電,也不能只有台北好才算好。司法改革更不能只在台北推動,而應該讓全台民眾都能參與討論。我們在台中不會天天看到司法院或法務部,但每天都會遇見需要司法的人。因此,我們希望將這裡打造為中部的社會科學、民主、法治與人權知識中心,讓更多人了解司法改革,參與對話。

回顧過去30年,我們不斷思考:如果我們想要更好的未來,就必須了解過去發生了什麼,並審視當下的現況。同時,司法改革不只是歷史的課題,也是當下進行式。今天我們能夠自由地表達意見,但仍有人遭受冤屈,無法發聲。因此,這不僅是時間上的歷史進程,也是社會不同群體間的平行現實——我們應該珍惜現有的一切,但也不能滿足於現狀,因為還有許多人無法「成為一個普通人」。

這場展覽不僅是回顧,更是邀請大家共同參與改革。我們需要更多的支持,當然,推動改革不能只是向大家募款,而是讓社會理解我們在做什麼,進而願意投入。希望大家能邀請親朋好友來參觀,給我們回饋,讓這場展覽成為台中司法改革的重要起點。

成為一個普通人|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30週年特展|台中場

2025/03/07 (五) 至 06/17 (二)

成為一個普通人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30週年特展|台中場

開放|週二至週五 13:30-20:00;週六 11:00-17:00

地點|民間司改會台中辦公室

(台中市東區雙十路一段4-33號10樓之2)

預約觀展
04/26 當法律走進教室:司改會如何推動法治教育?

2025/04/26 (六) 14:00-16:00

當法律走進教室

——司改會如何推動法治教育?

主持|陳育驊/民間司改會救援組小組成員

主講|林慈政/民間司改會常務執行委員人

地點|民間司改會台中辦公室,實體線上同步

(台中市東區雙十路一段4-33號10樓之2)

*本場講座全程用台語進行

報名講座
《相見相忘》 紀錄片放映與映後座談

2025/04/12 (六) 14:00-16:30

《相見相忘》

——紀錄片放映與映後座談

與談 | 陳幸敏/法務部行政執行署宜蘭分署分署長

與談 | 鄭性澤/冤案平反者

與談 | 施佑倫/本片導演

地點|民間司改會台中辦公室

(台中市東區雙十路一段4-33號10樓之2)

報名講座
成為司改之友

〈司思〉電子報編輯群:​

文字|Eiley;設計|Mido;發行|Jane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Judicial Reform Foundation

103 臺北市大同區民生西路290號4樓
在瀏覽器中觀看 | 退訂電子報訂閱電子報 

 轉寄給朋友 | 不再收到本站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