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頁面
親愛的 您好,
炎熱的酷暑似乎快要漸漸地接近尾聲,即將迎來秋季的時刻,希望這封信能成為您日常的點綴。
要來開箱默默耕耘的法案工作!
法案一天的開始 ▂▂
負責法案的同事進辦公室後,會先瀏覽今天和司法相關的新聞,確認有沒有要處理的重大新聞。但由於有成堆的文獻要看、法條要寫,所以會用已經設定好的咒語快速過濾!第一個是查平面新聞,再來是電視新聞,然後是看看司改會有沒有炎上。 因為大家已經很習慣司改會被炎上了,所以新聞處理的重點是要去炎上別人。像是修法草案有違憲疑慮的、立法院亂象叢生的、國際公約到現在還沒過的、警察亂打人的、虐囚刑求的,都是我們的守備範圍!
▲ 政策部同事意見很多,常常在抗議、開記者會
除了記者會、聲明之外,政策部也會用投書、受訪的方式表示意見。但由於司改會不會針對進行中的個案表示意見,因此不少記者的採訪都不能回答(像是鄭文燦案)。但如果是個案發生的制度性問題,就可以講講司改會的意見。像是社工上銬案,我們不會對於案件的發展、有罪無罪進行揣測或評論,但有譴責警察違反「偵查不公開原則」的問題。 上面的例子,都是比較「接地氣」的題目。除了每天看新聞外,司法院和法務部的網站常常有更新修法草案、政策、決議等重要資訊。如果是在立法院會期間,還要監看「司法及法制委員會」的動態。
▲ 政策部同事的電腦充斥著大量沒有人在看的奇怪網站
「像是『司法院行事曆』就是一個很好的網站,可以知道司法院最近在幹麻、大法官有沒有認真評議。然後透過機關的招標、決標資訊,就可以知道最近有什麼委託研究案。除了作為研究參考外,也可以用來評估未來的政策方向。」同事喜喜孜孜地分享了一些有用(?)但無趣的資訊。 除了媒體會報的新聞之外,像是為未成年性犯罪被害人發聲、律師筆記權怎麼修法比較好、怎麼修法解緩法官積勞成疾、要執政黨就司改政策給個說法等比較硬的問題,政策部也會寫長篇大論的法律意見。另外,因為官方的資料常常不足,建置一些資料庫也算是標準操作。
▲ 因為法務部關於律師懲戒的統計資料太少,同事就自己弄了一個?
開會、讀書、開會!
▂▂
為了累積「相罵本」(=監督的論述及政策主張),新聞處理之外的時間,政策部幾乎都在做法案研究、準備議程、開會。題目就…很多!聽完的整體心得,是對於政府施政的一連串、資訊量過載、有建設性的抱怨。很有激進(同事:是基進)社運人士的感覺。 最近同事在氣的是,犯罪的追訴時效可以長達20年、30年,但被害人補償金的時效就只有短短的5年。現實中存在的問題是,性犯罪被害人隔了一段時間,終於鼓起勇氣對加害人提告,檢察官偵查後,也確認有犯罪事實並起訴。然而,被害人可能會因為過了5年的時效,就拿不到補償金了。而且,就算加害人有早點申請,補償金其實也要等檢察官起訴(確認真的有被害)後才會發。所以說,發補償金的重點,是在加害人最後有沒有被起訴。 「被害補償金現在也是地檢署在發,案件也是地檢署檢察官在查。一邊起訴加害人,一邊又跟被害人說補償金已經來不及請求了。為什麼要這樣?這就是國家對於被害人的保護嗎?法務部難道都不覺得有問題嗎?」
▲ 同事書架上的一些助眠讀物
除了自行研究之外,政策部很常和義務律師開會,來形成司改會整體的意見。然後就是去外面開會,把得到的結論和研究意見提出或公開。司改會對議題、政策的意見沒有什麼秘密性,基本上不管是拜會、行文、開會,在官網上都找的到。很多東西因為……很多,所以也不會特別發到Facebook、Instagram上。 「不過我們講的東西,很多都不太被官方接受。但講久了還是有可能會改變。雖然剛剛前面對被害人補償金的時效制度有批評,但去年《犯保法》修正有參考了很多民間版的意見。」
▲ 官網上的一些法律意見
立法推動
除了前面的一些題目外,政策部有時候也會幫其他民間團體寫草案、意見,或是分享一些法案推動的經驗。 「找立委陳情,如果講得有道理,立委可能就會請法案助理研究看要怎麼解決。但大部分的時候立委跟助理都很忙,可能沒時間研究、或是放了很久就不了了之。在我們的經驗上,直接寫好條文或方案,會比較有用。有些題目寫成法條不複雜、或是有很多細節要留意,如果我們也曾有類似的提案或資料,就會幫忙給些意見。」 其實看司改會推動的法案,也是失敗多於成功。但如果是因為官方版有問題,我們提案修正的,就有比較多的成功意見。像是之前的「科偵法」、「防治性私密影像外流」、「跟騷法」、《行政訴訟法》、《洗錢防制法》都有局部採納我們的意見。 政策部的同事有時候不太吃午餐,或是會吃午餐配立院議事轉播。因為工作的主軸,有很大一塊是在進行法案推動、制度改革、司法監督,因此也一直有和立委辦公室有些合作。在過去的立法院,也會不分黨派的去說明我們的改革理念,以及觀察到的司法問題。
▲ 政策部同事邊吃午餐邊監看立法院議事
Q1 看起來法案政策部應該有十幾個同事吧?
法案政策部其實只有1個專職律師、1個法務、1個兼職研究員、1個兼職研究員還在服兵役!!!!
Q2 司改會一直都是「這樣做」法案工作嗎?
不,其實光是要付1個專職律師、1個法務、2個兼職研究員的薪水,就已經是司改會目前能負擔的極限,也是有史以來數一數二頂配的人力了。
過去,在還沒聘任專職律師前,司改會就累積了長久的文化,透過志工律師下班後在小組裡共同討論,形成司改會對外的意見,再透過拜會立法委員、行政部會或是開記者會去倡議。但現在政府草案形成的過程中,有更多環節跟內部立法院助理、行政機關幕僚、調辦事溝通、尋找折衷或可行的解方,司改會的幕僚單位也「被迫」持續進化,更細緻地協助法案的志工小組、更有系統地追蹤法案的動態。
Q3 如果想要支持司改會繼續做專業的司法倡議工作,我可以怎麼做呢?
參與我們!或是捐款給我們!
03/01(五) - 11/30(六)
開放|週二至週五14:00-20:00 開放|週六11:00-17:00
公休|週日、週一及國定假日
地點|民間司改會台中辦公室
09/06(五)19:00-21:00
主講|蔡晏珊/本片導演
(台中市西屯區台灣大道二段845號)
09/07(六)14:00-16:00
主持|林佩穎/《徐自強案》志工 講者|徐自強/前死刑犯、冤案平反者 講者|郝柏瑋/諮商心理師 地點|疑案辦
(台北市大同區民生西路300號8F)
*線上同步直播
文 / 司改會行銷倡議專員 Eiley 七年前,我還是大學生,在共生音樂會上司改會的攤位,第一次遇見徐自強與蘇建和本人。那時候的阿強重獲自由不久。而七年後,我加入司改會,成為他們的同事。 當時,我和許多人一樣,從紀錄片、採訪和救援團體中認識了他們的故事,這些故事隱隱約約像是一種遙遠的痛苦,但在我加入司改會後,我才真正開始感受到這條漫長救援路上的艱辛,和受冤的重量。我常常會想,如果他們從未被冤枉,人生會是怎樣的光景? 每次籌備展覽,只要提出需求,無論是募款箱、1.368 坪的牢房,還是法庭的再現,阿強總是能以精細的手藝神奇地將展品變出來。而老蘇,這一年來最常聽他聊的就是論文有多難寫,要工作還要讀書,真的好累——但他總算在今年順利完成研究所的學業,拿到畢業證書。我加入司改會只有一年多,沒有太多回憶可以細數,然而這些細碎的點滴,在我心中組成了在司改會工作的意義。我們不追求完美的司法,而是一個有錯會改的司法。這條改革之路緩慢而曲折,但透過法案推動、法官評鑑和法治教育,讓受苦於司法的人從受害者的身份得到解放,可以過上平常的生活,甚至有機會追求目標,成為一個和大家一樣的普通人。 今年八月,台灣首部改編自冤案的律政劇《無罪推定》正式開播。我們期待大家與我們一起重溫徐自強的故事,更希望那些對冤案議題不熟悉的人,能因為這部劇而開始關注冤案。司法的重大錯誤,如同國家的歷史,必須被揭示,必須被記住。 不久前,我問阿強會不會看《無罪推定》?他簡短地說,不會。他也從不回頭看過往的採訪或報導。「能做什麼,我就去做什麼。」無論是會內工作,還是參與大大小小的演講,這個曾被司法錯誤折磨了二十年的人,依然願意在司法改革的路上與我們一起努力。 阿強總說自己幸運,才能因為速審法被釋放,最終得到無罪。然而,還有許多無辜者尚未被眷顧,我們無法只是枯等這樣的「幸運」降臨。因此,今年下半年,法案政策部啟動了三場「難案如何難,冤案為何冤」系列記者會,呼籲當局能研議建置獨立行使職權之「刑事確定案件檢視機制」,努力為那些在現有救濟程序中難以平反的冤錯案件尋找出路。 在徐案的義務辯護律師尤伯祥擔任大法官前夕,我們為他舉辦了一場歡送會。我看見他在與阿強的合照上寫下:「阿強,要幸福喔!」對,一定要幸福,一定要加倍幸福。我希望所有仍在深淵的無辜者有天都可以再次感到幸福,這是我在司改會工作最大的願望。 作為倡議專員,我了解倡議所觸及的人群和實際捐款間存在著不成比例的差距,募款真的不容易。司改會的運作一直以來仰賴律師、企業及國際資金的大額捐款,但隨著工作量的增加和組織的擴展,我們更需要穩定的小額長期支持。目前,我們的定期定額捐款者不到百位,而我們今年的目標是150位,距離這個目標我們還差55位。 我知道,大眾對司法信任度不高,許多人會質疑司法改革的意義,曾經,我也有過類似的疑問。但加入司改會後我才理解,改革是一項以十年、甚至百年為單位來衡量的事。只有當更多的人加入我們,這條改革之路才能走得更快、更遠。 司改會明年就要三十年了,有些人已經奉獻大半人生,也有些人如我剛踏上司改這條路,希望你們能夠支持我們,與我們一起並肩前行,成為司改會的力量、成為台灣公民社會由下而上的力量。
❙ 捐款方式:單筆捐款2,500元,獲得餐券一張。(以此類推)
❙ 時間:2024年9月28日(六) 11:30入場 ❙ 地點:格萊天漾大飯店 格萊廳
(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01號13樓)
❙ 聯絡人 ◎李明洳 (02)2523-1178#17 mj@jrf.org.tw ◎謝仁郡 (02)2523-1178#15 jjh@jrf.org.tw
❙ 時間:2024年10月5日(六) 11:30入場 ❙ 地點:全國大飯店 B1國際廳
(台中市西區館前路57號)
❙ 聯絡人 ◎王晨運 0909-350-919 wcy@jrf.org.tw ◎張樺哲 0932-725-962 ven@jrf.org.tw
必須擁有
“If you aim at the moon, even if you are lost, you will fall between the stars.”
(追尋明月,縱使迷途,亦落星河。)
裝得下辦公用品、卷宗,甚至放得進一隻吉娃娃的設計師款耐用環保袋 .ᐟ.ᐟ.ᐟ
每月定期定額1,000元滿12個月,獲得餐券乙張+紀念環保袋乙個。
環保袋規格 尺寸:45 x 45 x 18 cm 面料:軟布型泰維克®(防水、撕不破、輕量、環保可回收) 內裡材質:尼龍布料 特色:內裝 1 個拉鍊內袋,肩背帶可調節長度 製造地:台灣
〈司思〉電子報編輯群:
文字|Eiley;設計|Mido;發行|Jane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Judicial Reform Foundation
103 臺北市大同區民生西路290號4樓 在瀏覽器中觀看 | 退訂電子報訂閱電子報
轉寄給朋友 | 不再收到本站訊息